科教相长 服务社会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苏维词

苏维词,无党派人士,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三峡库区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曾兼任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国土地学会第七届理事,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贵州省生态学会、土地学会副会长,以及《热带地理》《中国岩溶》等核心期刊编委。
科教相长促教学
苏维词主要从事喀斯特地区和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开发、城市地理和区域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是国内最早明确提出并开展石漠化治理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 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课题及专题9项,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著作5部,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开设过水文学、综合自然地理、地貌学等本科生课程以及城市经济学、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开发、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健康与管理)、现代地理学理论与实践、 地理学科进展、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研究生课程。在教学中,苏维词善于利用科研中的生动案、自身积累的知识和身边的事例去丰富、完善和阐述地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乐于利用课本专业知识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他认为,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管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要回归本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桃李春风育人才
苏维词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亦师亦友,不管是在读的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只要向他提出问题,苏维词都会耐心地为他们解答。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他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时刻向学生传播正能量,用自己的真知、乐观、善良真诚影响学生,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用于国家、有用于社会人才。他先后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人,其中20余人考取博士,部分已成长为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硕士研究生,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张军以谈道:“苏老师为人和蔼而严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充足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试错。”
学以致用、建言献策、服务社会
苏维词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以西南山区山多坡陡、地表崎岖破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影响为问题导向,带领重师研究生及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研究团队完成了“贵州地表起伏度及其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全国各省(市、区)地表起伏度计算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成本研究”“特殊地质地貌条件对财政支出成本的约束性研究”等项目,提出的地表起伏度指数等成果被财政部采纳,成为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分配的测算因子,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担任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以及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期间,苏维词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建言献策,撰写了近100件咨政提案,如《多管齐下,持久解决西南喀斯特工程性缺水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建立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新模式的探索与示范的建议》《加快在西部区实施生态补偿的建议》《高度重视地表起伏度对我国区域发展成本的影响建议》《关于把贵州打造成全国山地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议》等,这些建议或案大多被国家有关部委或地方政府采纳,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充分彰显了苏维词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自省力和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爱国之情。